- 赛题介绍
-
工业人工智能安全是指通过技术、管理与制度协同,保障人工智能系统在工业场景中数据可信、算法可靠、网络可控、决策可溯的能力,其核心在于防范AI技术在高风险工业环境中可能引发的生产事故、数据泄露、篡改和滥用、模型训练和应用遭受窃取、中毒及对抗攻击、系统失控等安全风险。
赛题一:工业数据集安全治理
赛题说明: 针对工业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全流程中安全防护不足,以及数据驱动模型面临对抗样本攻击、训练数据泄露和偏倚等问题,采用工业数据全生命周期加密与脱敏技术、模型抗攻击鲁棒性增强算法、训练数据安全共享与隐私计算框架等先进技术,所构建的工业数据跨环节安全防护、AI 模型抗干扰能力检测、训练数据集安全合规校验、数据集质量评估等应用场景。
赛题二:工业大模型安全防护
赛题说明: 针对工业大模型在训练、调优、部署运行及跨场景交互中存在的算法漏洞易被利用、模型篡改与窃取风险高、智能体协同安全边界模糊,以及量化压缩导致安全性衰减等问题,采用安全增强型训练算法、模型水印与溯源框架、多智能体协同安全协议、动态安全调优机制、抗攻击量化压缩技术及智能异常检测与防御系统等先进技术,所构建的工业大模型训练过程安全防护、模型部署与推理阶段防篡改、工业智能体跨域交互安全管控、模型知识产权确权与追溯、轻量化工业大模型安全量化部署等应用场景。
赛题三:工业智能软件安全检测与评估
赛题说明: 针对工业智能软件存在的信息安全漏洞隐蔽性强、算法决策逻辑不透明导致可解释性差、缺乏科学系统的安全评估模型等痛点。依据最新的智能领域标准,采用动态二进制分析技术、算法可解释性增强框架、多维度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及智能风险预测模型等先进测评技术,所构建的工业智能软件代码级漏洞深度检测、核心算法决策过程透明化解析、软件安全等级量化评估、安全风险动态预警与智能推荐修复方案等应用场景。
- 赛道赛程
-
工业智能安全专项赛采用“开放场景”竞赛模式,立足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电子信息等产业布局,面向全国各地公开征集不少于60个工业智能安全场景的应用创新项目参赛。赛事通过网络选拔、重点推荐、行业晋级、路演比拼、赛奖嘉年华等重点环节角逐,推荐专项或产业获奖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
(一)参赛报名(2025年7-9月)。各单位做好工业智能安全专项赛事推荐宣传工作,组织参赛团队踊跃报名。通过登录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官网(www.cicas.cn)了解赛事详情。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5年7月30日24:00,参赛报名截止时间9月30日24:00。
(二)网络选拔赛(2025年10月)。组委会负责组织形式审查,在审查参赛项目信息完整性和合规性基础上,邀请评委采用项目初筛、客观评估等网络选拔方式,产生优胜项目。按照网络选拔赛要求,应在10月31日24:00前完成项目选拔工作,产生的优胜项目按评审比例入围专项晋级赛。
(三)专项晋级赛(2025年11月)。每场专项赛遵循专业评审、择优晋级原则,从三个组别角逐出获奖项目。各地已入库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团队的项目优先进入专项赛。工业智能安全专项赛共设特、一、二、三等奖四个等级,线下路演答辩与颁奖活动将于11月底在南京举办,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组委会通过大赛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分别对专项晋级赛的获奖结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 参赛条件
-
(一)高校种子组
1.参赛团队和项目在大赛报名截止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团队限15人(含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项目负责人1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院所)在读专科、本科、硕博研究生,专业不限,并邀请至少1位在校老师做项目指导。
3.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岗位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宣传、项目管理等;指导老师须明确在参赛项目中的责任定位,如指导哪些项目的技术攻关问题或项目成员路演答辩材料等。
4.参赛项目在创新成果转化、工程创造、技术商业应用和市场推广颇具潜力,具备技术创新点或应用创新模式,产品性能优势明显,须有项目技术工程应用落地案例。
5.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参加本组比赛,具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可在实际场景中落地实施。
(二)企业初创组
1.未融资(有实体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市场营销团队),员工人数5人以上的企业。
2.已完成融资天使轮、A轮/A+轮融资的企业。
3.参赛项目须是参赛团队原始创新的项目(本项目参加本届创新挑战赛的选拔赛、专项赛、总决赛时均未参加过国内外其他赛事)。
4.参赛团队限15人(含1名项目负责人,须为团队联合创始人之一),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宣传、项目管理等。
5.参赛项目至少有3名及以上核心团队成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化前景等。
(三)企业成长组
1.已完成B轮/B+轮融资及以上企业。
2.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或国家、省市“专精特新”企业。
3.参赛项目具有成熟的产品、商业模式,以及较强市场竞争力,且为正向盈利的企业(须上传财务佐证资料,如审计报告等)。
4.参赛项目须是参赛团队原始创新的项目(本项目参加本届创新挑战赛的选拔赛、专项赛、总决赛时均未参加过国内外其他赛事)。
5.参赛团队限15人(含1名项目负责人,须为团队技术负责人之一),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岗位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战略、项目管理等。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部门负责人。
- 联系方式
-
-
CICAS组委会秘书处
王老师、郭老师
15726613955、18994413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