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物医药场景 进行中

主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承办单位:

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组委会

赛题介绍

面向现代生物技术与制药技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可循证诊疗决策医疗等应用需求,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识别、基因组学与精准医疗等技术,建立规模化医疗知识图谱、医疗领域数据知识库、多智能体协同会诊、大规模医疗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无创基础体征监测、互联网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远程虚拟手术室、生物医药研制及医疗器械开发、医疗影像、病理图像、智能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控费、用药审核、数字疗法、智能医健、数基生命、细胞图谱、智能药物发现与设计、人工生命、生物特征识别、分子层面多组学数据等场景。

赛题一:AI智造“新药加速器”——下一代药物智能发现平台

聚焦智能药物发现与设计、生物医药研制、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基因组学、分子层面多组学数据分析,利用AI(深度学习、生成模型、强化学习等)显著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成功率,构建包括但不限于靶点发现与验证、苗头化合物生成与优化、抗体设计、药物重定位(老药新用)、药物毒性及ADMET性质预测、蛋白质/酶理性设计等应用解决方案。

征集方向:面向制药企业、生物科技公司、AI药物研发初创团队、高校及研究所,征集基于AI的创新药物发现平台、工具或解决方案。

赛题二:“精准导航”AI医生——智能辅助诊疗决策中枢

聚焦智能辅助诊疗、多智能体协同会诊、医疗知识图谱、医疗领域数据知识库、大规模医疗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医疗影像与病理图像分析、基因组学与精准医疗等,构建整合多模态数据(临床、影像、病理、基因、组学、文献)的AI系统,为医生提供循证、个性化、动态更新的诊疗决策支持,强调模型的可解释性、临床实用性和在多病种(如肿瘤、罕见病、慢性病)复杂场景下的协同决策能力。

征集方向:面向医院、互联网医院、AI医疗公司、高校及研究机构,征集能够深度融入临床工作流、提升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方案的AI辅助诊疗系统或核心模块。

赛题三:“无界医疗”新生态——远程智能诊疗与器械赋能平台

聚焦远程虚拟手术室、无创基础体征监测、医院/互联网医院管理、医疗设备智能管理、智能医健、数字疗法、生物特征识别等,利用AI赋能远程医疗、居家健康监测和医疗器械智能化,构建基于可穿戴/无创设备的AI健康监测与预警、远程手术指导/协作系统、AI驱动的医疗设备运维与质控、面向特定疾病的AI数字疗法、互联网医院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等应用解决方案。

征集方向:面向医疗器械公司、互联网医疗平台、可穿戴设备厂商、数字疗法公司、医院信息科,征集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的远程诊疗解决方案、智能器械或管理系统。

赛题四:“主动健康”守护者——AI驱动的个性化健康管理与风险防控

聚焦健康管理、医保控费、用药审核、数字疗法、智能医健、数基生命、基因组学、多组学数据,构建基于个人健康数据(基因、生活方式、环境、临床指标等)的AI模型,实现疾病风险早期预测、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推荐、慢性病智能管理等,同时探索AI在优化医保基金使用(控费)、合理用药审核、提升健康险精算与风控能力中的应用。

征集方向:面向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机构、保险公司、医保部门、可穿戴设备与健康APP开发者,征集以AI为核心的个性化健康管理平台、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医保/商保智能风控系统。

赛题五:“细胞智造”工厂——AI赋能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化

聚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图谱、人工生命、生物医药研制(CGT方向)、蛋白质工程、智能药物发现与设计(如CGT载体)等,利用AI加速和优化细胞与基因治疗(CGT)的研发和生产过程,构建AI辅助的细胞疗法设计(如CAR-T优化)、基因编辑方案设计与脱靶效应预测、细胞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控与优化(提高产量、稳定性和降低成本)、基于单细胞数据的细胞图谱解析与功能预测、新型治疗性细胞/载体设计等应用解决方案。

征集方向:面向CGT研发企业、CDMO公司、基因编辑技术公司、高校及研究所,征集解决CGT领域研发效率、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关键瓶颈的AI工具、算法或平台。

赛题六:医疗数据“联邦体”——AI驱动的多中心科研与产业协作引擎

聚焦规模化医疗知识图谱构建、多组学数据融合分析(基因组、影像组、蛋白组等)、大规模医疗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生物医药研制(数据驱动)、精准医疗研究等,在保障数据隐私和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联邦学习、隐私计算等AI技术,构建跨机构、跨地域的医疗数据协作平台。支持高效、合规地整合利用分散的医疗数据资源,进行疾病研究、药物研发、真实世界研究、高质量知识图谱构建和大模型训练。

征集方向:面向医院、科研机构、药企、医疗大数据公司、隐私计算技术提供商,征集创新的医疗数据联邦协作平台、工具或标准方案,解决医疗数据孤岛问题,释放数据价值。

赛道赛程

生物医药专项赛采用“开放场景”竞赛模式,立足无锡,面向全国各地公开征集不少于100个生物医药场景的应用创新项目参赛。赛事通过网络选拔、重点推荐、行业晋级、路演比拼、赛奖嘉年华等重点环节角逐,推荐专项或产业获奖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

(一)参赛报名(2025年7-9月)。各单位做好专项赛事推荐宣传工作,组织参赛团队踊跃报名。通过登录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官网(www.cicas.cn)了解赛事详情。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5年7月10日24:00,参赛报名截止时间9月30日24:00。

(二)网络选拔赛(2025年10月)。组委会负责组织形式审查,在审查参赛项目信息完整性和合规性基础上,邀请评委采用项目初筛、客观评估等网络选拔方式,产生优胜项目。按照网络选拔赛要求,应在10月31日24:00前完成项目选拔工作,产生的优胜项目按评审比例入围专项晋级赛。

(三)专项晋级赛(2025年11月)。每场专项赛遵循专业评审、择优晋级原则,从三个组别角逐出获奖项目。各地已入库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团队的项目优先进入专项赛。生物医药(无锡)专项赛共设特、一、二、三等奖四个等级,线下路演答辩与颁奖活动将于11月在无锡市举办,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组委会通过大赛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专项赛获奖结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参赛条件

(一)高校种子组

1.参赛团队和项目在大赛报名截止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团队限15人(含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项目负责人1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院所)在读专科、本科、硕博研究生,专业不限,并邀请至少1位在校老师做项目指导。

3.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岗位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宣传、项目管理等;指导老师须明确在参赛项目中的责任定位,如指导哪些项目的技术攻关问题或项目成员路演答辩材料等。

4.参赛项目在创新成果转化、工程创造、技术商业应用和市场推广颇具潜力,具备技术创新点或应用创新模式,产品性能优势明显,须有项目技术工程应用落地案例。

5.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参加本组比赛,具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可在实际场景中落地实施。

(二)企业初创组

1.未融资(有实体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市场营销团队),员工人数5人以上的企业。

2.已完成融资天使轮、A轮/A+轮融资的企业。

3.参赛项目须是参赛团队原始创新的项目(本项目参加本届创新挑战赛的选拔赛、专项赛、总决赛时均未参加过国内外其他赛事)。

4.参赛团队限15人(含1名项目负责人,须为团队联合创始人之一),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宣传、项目管理等。

5.参赛项目至少有3名及以上核心团队成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化前景等。

(三)企业成长组

1.已完成B轮/B+轮融资及以上企业。

2.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或国家、省市“专精特新”企业。

3.参赛项目具有成熟的产品、商业模式,以及较强市场竞争力,且为正向盈利的企业(须上传财务佐证资料,如审计报告等)。

4.参赛项目须是参赛团队原始创新的项目(本项目参加本届创新挑战赛的选拔赛、专项赛、总决赛时均未参加过国内外其他赛事)。

5.参赛团队限15人(含1名项目负责人,须为团队技术负责人之一),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须明确在项目中的岗位定位,如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品牌战略、项目管理等。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部门负责人。

联系方式
  • CICAS组委会秘书处

    王老师、郭老师

    15726613955、18994413779